Χ

Culture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党建先锋

重走红色路线—记河南太行山4日行

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020-04-26 16:21:21 作者:SystemMaster

第一党支部   吴犟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集团公司党委、工会、团委组织青年党员、团员、骨干员工经历了一次红色之旅。

第一天,焦裕禄烈士纪念园

焦裕禄烈士陵园,是焦裕禄同志安葬的墓地。该烈士陵园位于河南兰考县城关北黄河堤顶上,1966年建成。焦裕禄简介焦裕禄(1922.8.16----1964.5.14),山东省淄博市北岗山村人,1946年元月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分队长、班长、县委宣传部干事、副区长、区委副书记、书记等职。1962年冬任兰考县委书记。当时的兰考,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在境内决口,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严重,再加上受到1958年大跃进的影响,群众生活十分贫苦。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治理“三癌,于1964年5月14日病逝,葬于郑州烈士陵园,后遵照他的遗嘱,于1966年迁葬于兰考。1965年2月7日《人民日报》以《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为题,宣传他的事迹。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他学习的号召。

口口我们首先向焦裕禄烈士敬献了花篮并三鞠躬,随后听取了焦裕禄烈士生前在兰考无私奉献的工作经历。展馆里展出就焦裕禄同志领导兰考人民治理盐碱地,治风沙,不畏艰辛,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成就,大厅里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的鲜花,每逢假日和重要节目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齐聚陵园缅怀焦裕禄同志,人流络绎不绝。


 

第二天,红旗渠青年洞及红旗渠纪念馆

1、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以前是林县,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上开凿的一条人工天河。当年这项大型水利工程正式名称叫引漳入林,就是把邻省山西省的漳河水,引入严重缺水的林县,红旗渠是亚洲最大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红旗渠修建需要劈开太行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没有太多的现代工具,只能靠林州人民一点点用锄头把太行山劈开两半,才可让渠水从山中间穿过。赞歌: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青年洞是红旗渠景区核心景区,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

2、红旗渠纪念馆

红旗渠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为了纪念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修造红旗渠这一伟大创举而建立的。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一分为三条干渠。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纪念馆向我们展示了上世纪60年代,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2500多公里的红旗渠。

 

 

第三天,郭亮村挂壁公路

郭亮村位于万仙山风景区内,在海拔1700米高的悬崖上,郭亮 村就坐落于此。这里位于南太行山峡谷深处,据说在东汉末年,连年灾荒,加上地主和封建官府的剥削压迫,民不聊生。太行山区的农民郭亮率饥民揭竿而起反抗压迫,农民纷纷响应,很快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后因寡不敌众,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绝壁随后逃生,后来居于此的人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封闭的山沟里,并称其为“郭亮村”。

从山脚处同往郭亮村就是著名的绝壁长廊了,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郭亮村民下山走的是悬崖小路,十分危险并且物资运输也极为不便。1972年,为了让村民和子孙后代告别与世隔绝的生活,村里13名青壮劳力在村支书申明信的带领下,决心在绝壁上修建一条公路。他们集资购买了钢锤、钢钎等工具,在无电力、无机械的条件下,全凭人工,历时五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石洞。据说整个工程清理石渣2.4万立方,消耗钢钎12吨,铁锤2000个。当初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8岁的娃娃,人人上工地,大石块用力搬、挪、抬、翻、推到崖下,小石块装进筐、篓、篮子里,倒往崖下,其中又以申明信等13人贡献最大,被后世称为“绝壁十三壮士”。

我们沿着公路朝上走,不断有上山或下山的汽车、摩托车从身旁路过,由于山里空旷、寂静,车辆离得老远就有很大的声音在洞里震响,给人以压迫感,我们不得不紧贴壁沿让其通过。从洞口朝对面看去,村里人家的住房仿佛临崖壁而建,其实这些房子距离崖壁至少有10米、甚至20米远。但是,仰头朝上看,岩石凸凹龟裂、缝隙可见,似乎有随时掉落的可能。

通过“绝壁长廊”后就来到了郭亮村,村子保留着昔日进入村庄的唯一一条石板小路。村口是一座用石块垒砌的圆弧顶大门,周边是石垒围墙,浅红色的石面上印迹斑驳,仿佛岁月刻下的沧桑历程。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座石门,它绝对是郭亮村的标志,许多影视剧里都有它的芳影。一旁豁然立着两块石碑,书有“太行魂”、“中华影视城”,似乎在彰显着它的显赫地位。当地村民最为自豪的就是修建了“绝壁长廊”,当地民风淳朴,热情的向游客介绍着当年自己先辈修路时的壮举。

 


第四天,回龙天界山

回龙天界山景区位于辉县市上八里西北部的太行山深处,景区包括红色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上百处。回龙大峡谷形若巨盆,貌比苍龙。景区内一落千丈的红岩绝壁,绵延无际可谓鬼斧神工。青山、碧水、白云、蓝天与古树、林荫、山风、民宅相映成趣,组成独领太行风骚的奇特佳境。太行山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主要根据地是红色革命的基地,如今太行山已经成为了红色旅游的绝佳去处。

从山脚去到天界山又需要经过另一处挂壁公路——回龙挂壁公路,公路由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捐出百万家资,带领回龙村干部群众,一个彪炳时代英雄人物群体创造。是太行山人的坚韧、智慧和硬骨头精神,艰苦创业,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在千仞绝壁上修通了8000米盘山的绝壁天路,道穿越太行的山泾要道,亦更是一部震撼心灵的红色精神,感动中国的教科书。

回龙山景区的顶部是老爷顶,道教圣地老爷顶,建于明朝永乐(1480)年间的清峰关、求观台、等圣云梯、明代摩崖石刻以及建于海拔1570米,紫团云峰之上,铁钟、铁鼎、铁瓦点缀期间的玄武祖师庙,被称为“天下第一顶”。道教圣地南有金顶,北有铁顶。南顶在武当,北顶在太行(回龙)。南秀武当因金顶,北雄回龙有铁顶。

参观完回龙山天界山后本次红色之旅也圆满画上了句号。


2019951521454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