Χ

Culture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党建先锋

“头脑风暴”决赛二等奖##新常态 深改革 求突破....恒信检测三年发展计划

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020-04-26 16:36:12 作者:SystemMaster

苏州恒信建设技术开发检测有限公司张烨

概述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伴随着建设工程的开展而产生的,是控制工程质量、加强质量监督最直接、最基础、最科学的依据。作为建设工程质量把关的科学依据和重要手段,工程质量检测越来越受到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施行之后,检测行业正式由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化运作。它意味着各类检测机构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生存压力。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的出台,正式拉开了检测机构改革的序幕,预示着我们检测市场将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检验检测行业将有国有机构垄断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变,民营检测和第三方检测市场将迎来重大的机遇。新形势下,恒信检测作为苏州地区上一家老牌的民营检测公司如何用新思路来应对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把握新机遇,我们将从深改革、调结构、增效益、求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三年发展的规划。

恒信检测三年规划总体思路:一个中心、两个坚持、三大课题、四项战略、五大任务、六项保证。一个中心是“建设客户满意、政府放心的实验室,努力成为江苏省一流的检测机构,向建设工程领域高技术含量企业迈进”的长远目标,两个坚持是“成型立足、技术创新、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和“以诚信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经营思路,面对的三大课题是“如何用市场理念经营公司,如何遵循行业规律管理公司,如何用文化理念引领公司”,四项应对战略是“人才、质量、特色、创新”,五大长期任务是“规范行为促发展、检测报告强质量、技术创新出成果、服务行业做贡献、发展成果惠股东”,六项保证发展保证是坚持长期完善“队伍、设备、方法、环境、制度、文化”。

三年发展详细规划:第一年:优化组织结构,打造核心团队。整合优势资源,完善检测资质。第二年:深化内部管理,提升检测品质。强化经营力度,调整业务结构。第三年:关注行业前沿,加强科研合作。打造企业文化,争创行业先锋。

第一部分: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发展情况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指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接受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的项目和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进行的抽样检测和见证取样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伴随着建设工程的开展而产生的,是控制工程质量、加强质量监督最直接、最基础、最科学的依据。其目的就是在建设工程开展的每一个阶段,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试验,从原材料到涉及结构安全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

 一、 国外及香港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水平高,法规体系健全,具有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依靠其完善的组织结构,高效的质量管理和可靠的技术能力提供检测服务,机构内部经营管理成熟,管理成本较低,不断提高检测技术能力,能够适应检测市场与时俱进的要求。同时,各国政府均建立或授权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认可制度和体系。通过认可组织认可后的实验室,其认可领域范围内的检测报告为政府所承认,其检测结果也广泛为社会和交易双方使用。

 二、 国内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随着市场主体质量意识的提高而逐渐被人重视。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是以1985年建设部(时称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发580号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规定》为起点逐步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2005年11月1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核心是检测机构中介化、企业化,检测机构要与主管部门脱钩,形成政府监管市场,企业公平竞争的格局。《办法》指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指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接受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涉及结构安全项目的抽样检测和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购配件的见证取样检测。”以法规形式明确了检测机构的工作范畴。但是由于其规定较笼统,对其技术条件等要求不够具体,致使一段时期检测管理出现了一些空档。2011年4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第973号公告,批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618-2011,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目前我国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主要有以下4种形式:

1.国家级和省(市、区)级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绝大部分都设在国家或省(市、区)的建筑科学研究院。这部分检测机构大多是以单位的试验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能力较强,有较强的检测科研开发能力,其中大部分机构通过了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部分机构还同时通过“三合一”评审(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并获得建设主管部门认可的资质。但是这部分检测机构一般都不是独立法人的单位,机构的性质有企业,也有事业单位。在省(市、区)级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中,还有一部分是由省(市、区)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筹建发展起来的。这部分机构大多为事业单位,目前部分检测机构仍依托在监督站,也有部分已从监督站独立出来。

2.地(市)、县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一般设在当地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均已经过省级计量认证,有部分机构完成了实验室认可。这部分机构的人员、设备的配置一般以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要求的检测项目为主,检测人员的强项是实际经验和操作技能。

3.部分高校的相关试验室也建成了面向社会开放的检测机构。这部分机构有的已经通过计量认证,但大部分机构都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这类机构的特点是,利用学校现成的试验室和试验设备以及与教学相关的教师、学生和试验人员,以较好的技术资源和较低的成本占有市场。但由于该类机构人员流动性大,内部机构比较松散,对机构的管理和对人员的约束相对较弱。

4.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一、二级建筑企业的试验室,主要是承担企业内部的试验任务,为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服务;部分经过计量认证的试验室,也面向社会开展检测工作。这类检测机构的业务以从事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类见证试验项目居多。

目前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意识不到位。一些企业没有真正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未能处理好质量、效益、发展之间的关系,未能把质量工作真正摆在首要的位置来抓;大部分施工企业只求将检测报告作为内业资料的合格报告,而不求真实了解所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的真实情况,导致在材料取样送检过程中弄虚作假是常有的事,这样对检测机构来说,就算检测样品合格,也无法保证工程材料的真实状况。

2.市场行为规范不到位,缺少自律行为。随着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市场化,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机构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盲目追求业务量的提高,不依靠技术力量而依靠价格战,压标、压价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无序竞争,不利于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且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的质量隐患。

3.监督管理不到位。有的监督人员未对检测工作进行监管,未认真核查工程现场检测报告和检测监管系统中的检测报告的一致性。对某些破坏市场秩序、违反检测行业制度的企业未能进行重点监管,少数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对本地区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把握不够,监管力度不够,监督能力不够,惩恶扬善的制度落实不到位。

4.检测机构的自身管理不到位。有的检测机构管理不严、要求不高,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自身的管理。在市场上进行无序竞争,在管理上不认真执行自己制定的质量管理手册,在技术上不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档案数据管理混乱,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未开展或开展不规范,检测环境、仪器设备达不到检测规范要求,检测技术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

三、 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1)机制市场化

只有通过市场的调节,才能优化各地的检测资源,才能使检测机构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不断通过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立足于市场。政府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统筹和监管,加快制度创新,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建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激励惩戒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作独立的第三方法人机构,就不得与行政机关和主管部门存在隶属关系或其他利益关系,借鉴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模式,建立体现独立行使法人职权执行法人职责承担法人义务的社会中介组织,培育适应竞争的市场主体。

(2)信息网络化

建立检测信息网络系统,完善不合格信息统计和网络上报制度,加大对与工程质量检测有关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软件的维护和升级,实现对产品质量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时监控,提高检测行业信息化水平。

(3)队伍知识化

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检测鉴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善检测队伍的知识结构。

(4)技术规范化

随着新型材料、节能材料的开发应用和检测实际需求的增多,应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检测技术。加强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通过对新型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升检测机构的综合技术实力。严格按照标准规范配置检测设备和试验环境,以香港为例,连内地极不重视的电热烘干箱(内地一般2~3千元/台)都是价值4~5万元的符合英国或欧盟标准的德国或日本产品。

综上可知,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检测行业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二是检测行业带有很强的地域性。三是检测行业是一个不同于建筑五方主体的服务型行业。四是检测行业是一个技术型行业。

第二部分:建筑行业的发展背景

图1数据来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由图1可见,我们建筑业经济总量虽然保持一个上升的状态,但是同比增长率在下降。


图1  2006-2012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第三部分:苏州地区建设工程检测机构经营情况概述

2007~2013年苏州市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基本情况汇总表。数据来源是苏州市工程监理协会。

由下面的图表可以看出,虽然建筑行业的整个经济投入属于一个下行的新常态,但是苏州地区检测市场是保持着一定增长速率在不断增大的。究其原因,主要由两方面:一则政府公共基础建设投入巨大,譬如体育场馆、轨道建设、保障房建设等;二则需要检测的项目在不断增加,检测的对已经从常见的钢筋、试块、水泥等常规材料发展到了保温材料、幕墙玻璃、粘结剂等,检测项目已经从常规的力学性能等发展到了理化性能、耐久性能等。

同时,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近年来,苏州地区检测机构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检测人员数量有所增加,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在上升,实验室配置的检测设备、实验室面积有较大提升。

表1  2007~2013年苏州市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基本情况汇总表


序号项目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1机构数(个)54545453525254
2年营业收入(万元)26749.1835146.7234892.7645235.860324.4966215.2679740.9
3年上缴税收(万元)2814.723240.243696.74449.495574.815855.838333.89
4年税后净利润(万元)2222.573960.033216.945750.5212390.1967982.8910746.21
5机构人员(人)年末总人数//19212020224222702465
专业技术人员数//14711590167217351834
6试验室持证人数(人)//17541567163816991835
总面积(m2)//82023.584176113100143298147353
仪器设备台套(套)//1218512139127931520915997
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原值(万元)//15312.5317657.62020921046.0523631.11

由图2可见,2007~2013年间苏州市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总体营业情况是在不断上升,年增长率在10%以上。




根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所发的苏建质[2013]108 号文《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12年度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信用等级名单的通知》中苏州地区有11家检测机构是A级,分别是: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苏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吴江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常熟市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苏州方正工程技术开发检测有限公司、江苏正大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苏州中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苏州恒信建设技术开发检测有限公司、苏州同力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其中吴江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于2014年12月被苏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并购,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服务有限公司隶属于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苏州方正工程技术开发检测有限公司隶属于苏州中亿丰建设集团,苏州中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隶属于苏州市建筑设计院,苏州同力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并入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成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在建设工程检测招投标市场上,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苏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苏州方正工程技术开发检测有限公司、苏州中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以上五家公司在2014年底前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就是通俗所有的国家实验室认可。

在交通检测招投标市场上,苏州地区只有苏州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有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乙级)资质,包括我们在内的其他有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资质的都是丙级资质。

第四部分:苏州恒信建设技术开发检测公司的现状

一、公司简介

苏州恒信建设技术开发检测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江苏苏州第一建筑集团公司试验室,2004年5月通过改制成为现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中介服务检测机构,专业从事建设工程材料及构件、建设工程结构、桩基及地基基础、市政交通工程、建筑门窗、水电、基坑监测、建筑节能检测及室内空气环境等各类检测。公司注册资金人民币105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76名,高级工程师职称10人(其中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1人、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师1人、省质量鉴定检测专家库专家1人),工程师职称15人,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占员工总数的85%,各室检测人员均持有省住建厅核发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证,具有丰富的专业检测知识和经验。公司检测及办公用房5000多平方米。公司2011年度、2012年度被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信用等级A级(工程材料类),为江苏省政府投资重大、重要项目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推荐单位。

二、2014年公司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实现检测收入2179万元,完成全年计划(2000万元)的108.95 %,较去年(2209.55万元)下降了1.38%;实现税后利润200.56万元,达到全年计划(200万元),与去年(200.04万元)略有增长。截止12月底,固定资产原值1117.91万元,净值为244.03万元。固定资产增长率为-0.83%。现有仪器设备259台,原值为638.86万元。

2、检测业务情况

2014年恒信集中精力于经营业务和检测业务的实施。从公司检测收入的按检测项目构成分析:其中房建检测占41%,市政检测占31%,地基基础检测占16%,交通检测占12%。其中房建中的钢结构检测、基坑监测业务增长较快,效益明显,市政检测业务比重呈下降趋势,交通检测业务有所增长。检测资质上地基基础上扩项了静载吨位从2000吨增加至3000吨。

三、恒信检测主要面临的六大问题:

1、公司经营业务的拓展能力欠缺。检测业务的增长出现瓶颈,呈现出稳中趋降的态势,缺乏检测业务的新增长点,经营机制还不能适应变化的市场,经营激励措施内部缺乏相应具体操作流程和规定,激励政策措施效果有限,没有真正调动起业务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

2、缺乏自身独特的优势资质条件,在招投标过程较被动。

3、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与检测能力的持续提升和业务的开展还有差距。

4、检测人员工作效益有待提高。2014年恒信检测人均检测费收入2179万元/76人=28.6万元/人,低于2013年苏州市场的人均检测费收入32.34万元/人,远低于行业合理水平60万元/人。

5、薪酬模式的激励作用趋弱,存在一定人才流失的隐患。

6、公司内部管理存在滞后,组织结构有待完善。

这些问题的存在,应该让我们警惕和警觉!与2013年同时被评委A类的其他检测机构相比,我们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了,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检测能力相对薄弱,在特色项目、优势项目、新兴项目等方面乏善可陈,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团结一致,集思广益、诚信经营、文化引领、技术引擎,持续提高,以一颗归零的心为恒信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竭尽全力。

第五部分:恒信检测未来三年规划

一、规划总体思路:一个中心、两个坚持、三大课题、四项战略、五大任务、六项保证。

一个国家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推进治理体系,一个公司汇入改革浪潮同样要有自己的治理体系。通过上述对国家形式、行业发展、市场调查等分析,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实验室,努力成为江苏省一流的检测机构,向建设工程领域技术性企业迈进”的中心目标,坚持“成型立足、技术创新、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坚持“以诚信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经营思路,紧扣“如何用市场理念经营公司,如何遵循行业规律管理公司,如何用文化理念引领公司”三大课题,实施“人才、质量、特色、开发”四大战略,明确“规范行为促发展、检测报告强质量、技术创新出成果、服务行业做贡献、发展成果惠大家”五项任务,完善“队伍、设备、方法、环境、制度、文化”六项保证。

“一个中心”是根据公司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条件,结合自身需求定制的发展目标,既指明了公司的发展定位和类型,同时又指明了各项工作的基本指标和任务,更代表我们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我们为“建筑文明”提供可靠保证。

“两个坚持”是遵循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结合行业实际情况确定的经营思路,确定公司发展的立足点和根本点,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我们适应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只有提升自身实力,有自身特色,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是我们期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公司发展能力的战略核心。

“三大课题”是面对新常态,我们必须用现代的市场理念、结合行业管理,同时紧跟时代精神要求,用精神文明来整体提升公司的水准。

“四大战略”是围绕着公司发展的中心目标,深化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人才战略是建百年企业之基,没有优良的管理、技术、研发和保障人才,就没有发展之根基;质量战略是立良心企业之本,没有工程检测、科技创新和材料研发,就没有生存之根本;特色战略是强实力企业之道,不立足区位与行业,不抓住特色资源与项目,错失特有机遇与政策,就难以实现公司发展的突破;开发战略是兴企业之路,不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传统,不加强与高校、政企、同行的合作,就难以推动公司的兴旺发达。

“五项任务”是紧扣企业基本职能,结合自身和行业需要明确的主要任务。“规范行为促发展”是提升水平的必然要求;“检测报告强质量”是检测工作的根本任务;“技术创新出成果”是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服务行业做贡献”是现代企业的责任使命;“发展成果惠大家”是企业发展的应有内涵。

“六项保证”是针对公司发展需要,结合各项工作提出的重要保证。队伍是发展的人才保证;设备、方法、环境是发展的资源保证,制度是治理公司的第一生产力;文化是繁荣企业的第一竞争力。

二、三年发展详细规划:

第一年:优化组织结构,打造核心团队。整合优势资源,完善检测资质。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经过最近10年的迅猛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经过对其他检测机构的考察交流,同时考虑到公司要往更高层次发展,打造一个适合自身情况的核心检测团队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优化公司管理框架,发挥管理职能,探索组建一支德才兼备的管理团队,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技术骨干,倡导适合的人干适合的事,力求能力、兴趣和工作三位一体。

图4 根据目前发展要求,我们提供参考的恒信检测组织结构图。


图4 恒信检测组织结构图


检测仪器设备是保证检测能力的必要物质基础。目前,我们检测设备投入相对偏少,从提升公司检测能力和保证质量和生产业务发展的现实需要,仪器更新上的必要投入仍要充分保证,应该坚持“必要、必需、适用”的原则,充分考虑新资质就位的要求,查漏补遗,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优先保证资质扩项和外场检测仪器设备的添置。

面对现有检测项目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要保持效益的持续增长,就必须从长远着眼,积极去寻找新的“蓝海”,有超前意识,洞悉检测市场的新需求新动向,努力在“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上作文章,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扩项和增项新的检测项目,完善资质能力,才是获取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必由之路。为此,建议公司有必要在诸如成孔检测、建筑智能化检测、园林绿化及土壤检验检测等新兴检测项目提早打算提前行动,积极了解新资质新项目的准入条件,形成专门的工作组,从人员培训考证和适时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着手,对照条件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争取在新项目、新效益增长点上有新起色、新突破。

公司的薪酬模式应该结合情况变化予以适当调整。恒信目前的薪酬结构是沿袭一建施工单位的模式,月工资+年终考核奖金的模式。月工资水平不高,属基本日常生活费范畴,但比较倚重年终奖金这一块。考虑到目前恒信年轻人占比较大,部分是外地的员工,随着苏州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这种轻月工资重年终奖的模式在稳定员工方面是缺乏竞争力的。同时从交通检测行业的薪酬结构来看,比较注重平时。薪酬调整的初步思路:采用月工资为主年终奖为辅的分配模式。各检测岗位按市场薪酬水平确定月工资水平。员工平时工资的构成进行合理调整,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年终视单位效益、个人表现、工作业绩、考证等情况,对表现优良的检测人员予以奖金奖励,即年终奖真正起到嘉奖的作用,而不是年薪组成中的必有项。同时加强对中层骨干及检测人员的日常考核力度,起到约束员工行为,提高工作责任心,调动积极性的作用,避免干多干少、敷衍干与认真干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薪酬体系改革事关公司发展大局和职工切身利益,必须以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有利于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在调查研究、科学设计、充分讨论、民主集中的前提下稳妥推进。

第二年:深化内部管理,提升检测品质。强化经营力度,调整业务结构。

检测单位的工作内容决定了检测面宽、量大、技术性强的工作性质,同时各级主管部门的各类检查是很频繁,这都对于公司内部管理带了新的挑战。优化组织结构、严格按照管理体系运行同时加强信息化监管等手段,严把检测工作的入口和出口关,重点控制好检测的中间过程,为公司的产品——检测报告保驾护航。根据江苏省建设工程检测规程的规定,结合技术人员的专业背景与特长,应对每个项目的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和技术管理监督人员进行明确,做到每个项目定岗定人,充分发挥技术管理人员对各个检测项目的技术指导与支撑作用,同时做到出了问题可以按照检测流程追责、问责。通过人员培训和各级的能力验证,提高检测技术水平。通过保证设备的准确完好率,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加强信息化手段,提高检测效率和报告品质。

经营业务的开拓离不开好的经营模式和政策的激励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建筑市政工程市场增速放缓,检测机构竞争越发激烈的严峻形势下,要充分发挥经营团队和经营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改变目前经营人员被动跑为主动跑,充分挖掘信息渠道,利用好人脉资源。针对经营中的问题,关键是要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经营激励政策,并完善相应具体配套措施,打破被动跑经营的局面,将经营人员的付出与收益真正挂钩,实现个人、公司利益的双赢,以更好地拓宽经营渠道,全方位主动捕捉经营信息,承揽业务。

第三年:关注行业前沿,加强科研合作。打造企业文化,争创行业先锋。

技术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检测行业是一个可以向高、新科技前沿发展的行业,在保证检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争取更大的平台,寻求新的发展之路,争取走在行业的前端。与高校、政企、同行的合作,是有利于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同时又可以提升恒信品牌效应的双赢之举。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应,也是知识心态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以人为本,打造属于恒信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向着“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实验室,努力成为江苏省一流的检测机构,向建设工程领域技术性企业迈进”的中心目标迈进。